关灯
护眼
字体:

西行散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上华山

    自从看过智取华山的电影之后,心里就一直惦记着“自古华山一条道”的那座西岳名山。就一直想着华山的那险、那奇。这一次学校组织西行考察,行程中安排了华山,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

    从西安东行一百余公里,就到了华山脚下的华阴镇。换上华阴镇的专用游览中巴,向一条山谷驶去,车进山门,转瞬就感觉出迎面扑过来的习习山风,十分的凉爽宜人。山谷间的溪水潺湲喧哗,流亮清丽,勾引得身处暖夏的我们,想要扑入水中嬉戏逐凉。而汽车则一个劲地盘旋急行,向山谷深处奔去,仿佛它们正焦切地盼望一睹华山的奇容峻貌似的。

    乘缆车可以缩短七个小时的行程,免去了山谷间曲折往复的攀爬,减省了多半天的劳累,让我们翻开扉页就进入了华山奇书的主题,何乐而不为呢?于是,连绵的缆车就象农家用吊篮装着红薯一样,把我们送到了华山北峰的峭壁上。山路斜斜地在峭壁间折叠上升,刚刚从缆车上下来,看见花白的花岗岩峰壁上一丛丛一绺绺的青翠树木,满怀兴奋的人们,三步两迈地直往山顶上闯,相信山颠的景色会更加美好,毛泽东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嘛。

    爬上北峰与东南西中诸峰分道的峰间小平地,在一棵只能合拱的老松树下,导游交代了下山会合的时间和地点,把我们引向北峰之后,就放任我们自由了。

    上北峰有一道石门,高可一人,宽则可两人。石门其实就是两根方石柱立在石坡上,顶上横加一块方石牌,石牌上刻着四个字“华山北峰”石门前的两侧石坡上竖有两道栏杆,石柱铁链结构的,栏杆下刻有隶体字的对联,人迹匆匆,无法也来不及细看,便被人流推簇着过了石门。石门之后上行百十步,有一个小平台,台前长着一棵遒劲的古树,汤碗那般大小,正好让人们站在树下,以茫远的西峰峭壁作背景照相——这是可以照出华山特色的背景照相,所以照相的人便有些争先恐后了。

    再往上走是一处廊院和寺庙。在廊院里可以对着廊壁上的彩图和线路指引,自己构思以后的游程——往西峰?往南峰?还是往东峰?——自己定夺吧。

    我们且绕过寺庙,爬上北峰颠顶再说。

    迎面是一望大石壁,上面挂着两条铁链,石壁上凿着二三十来个石凹,可以容脚的。我们便抓着铁链,蹬着石凹爬上了石壁,再斜路上行数十步,便到了北峰的顶颠。这是一个排球场大小的平台,有卖冷饮、胶卷的柜台和服务生,更有挎着相机招揽照彩色快相的——原来平台西侧立了一柱石刻,上面刻着血红的四个大字“华山论剑”演义着梁羽生、金庸武侠小说的故事,并且还拿西峰作着背景,于是,站在红字前面照相的人便摩肩接踵了。我等俗人也不例外。

    照完相,呼朋邀伴顺北峰左侧的一条复道斜斜下去,又回到了那个峰间小平地。我们决定往最奇峭的西峰去。

    欲上东南西诸峰,必须经过擦耳崖。顾名思义,擦耳崖就是巨大的山崖之下,斜上的层梯之路十分陡窄,窄得攀行之人上山要被山崖摩擦右耳,下山则被摩擦左耳。山道确实很窄,大约每级石磴只有两尺来宽,崖外用铁链加混凝土方柱拦护着。山崖在一侧弓然峭立,如穹隆倾侧,下临陡峭石壁。过擦耳崖的道路不十分陡峻,崖畔有许多古人和时人的题墨摩崖石刻,算得上是华山的一道文化风景线。但是,上山的人们行色匆匆,一心向往着奇险峻峭的峰巅,对这些漂亮的隶篆行楷诸体的翰墨题写,也就漠然视之,视而无睹了。我本想驻足细读,也被接踵而至的游人驱逐着,不敢稍待,只好留下一路无奈的遗憾。再说,第一次莽然上山,还不知道爬上状如莲花或者状如金元宝的华山主峰,到底有多远,需要多长时间,人们谁也不愿在半道上因为看几行题墨而耽搁登上主峰的时机。因为一般的游客都是预购的当日上山、下山的缆车车票,下午五点前必须返回北峰半壁的缆车站,要不然就得住在山上,影响第二天和其他不想登上主峰的同行伙伴的行程了。

    过了擦耳崖,便是苍龙岭。苍龙岭下有道观,人们对它们全然心无旁骛,一个个、一群群从道观走廊上绕道而过,直逼攀岭之路。苍龙岭以其状如苍龙而得名。其实,龙脊如何险峻,人们几无常识。而苍龙岭的险峭状如竖立的鲤鱼脊背,倒是十分贴切。试想,一条仅容两人侧身而过的阶梯,悬挂在峭如鱼脊的崖梁上,象登天的天梯一般,前后攀登之人脊鼻相摩,踵胸而上,若不手抓旁侧的铁链,几乎无人有胆量爬上五百余阶“天梯”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同伴就有三人即使依傍两旁的铁链,也在他们爬到不足五十阶的时候,就两股颤颤,胆寒心悸,颤着嗓音相约着一步一阶,缓缓退回到岭下的平地去了。

    爬苍龙岭确实需要胆量,需要勇气,需要技巧。手足并用,目不旁视,眼观前面丈许,这样才能克服因山岭的逼仄和陡峭给人带来的怯惧和晕眩,才不至于象韩愈那样,爬到半岭即修书求救,哭登天有难,落地无羽。爬上“韩退之投书处”摩崖石刻前,有一个人工开凿的砌了护拦的小平台,一张乒乓球桌大小,可容十来个人倚壁斜坐和摩肩站立,在此稍事休息。这时,从脊路上上来一个挑山夫,也挤进平台来歇息,他蹲下身体把担子搁放在平台外沿的护拦上,退出肩膀,直起腰来,用手帕抹擦着满脸的汗水。挑山夫的衣服全被汗水浸湿了,仿佛从水里捞起来穿在身上似的。他喘息着,看上去,黑黝黝的脸庞上的神色,比我们这些游玩的人还心气停匀。他和他的同伴们在旅游的旺季,几乎每天要从山下挑一担食物上山,为山上的餐店运送菜蔬、瓜果和矿泉水。遇到山上改建或扩建庙宇亭台,他们又要搬运砖瓦木板和钢筋石料。从山脚到山顶,一天一个来回,近二十公里路程,一个来回把器物送到山上的目的地,可以得三十元的工资。我们这些人只身携一两瓶矿泉水上山,尚且累得气喘吁吁,有人还半道而止,他们这些挑山夫,负载着上百斤的物品上山,报酬不高,虽也是谋生的一条途径,那种执着向上登攀的毅力,却给了我们勇气和信心。为了不落后于这个挑山夫,我们稍事休息,便继续循着山道,一级一级向上爬去。

    累得腿酸脚疼,汗水潸潸。我们又在一个坡势较平缓的山道拐角处坐下来休息。这时,走在我们前头的一个同游少年,刚好从岭坡上下来遇见我们,问他到了何处,答道:到了金锁关。再问,怎么不爬到山顶上去?答道:没力气爬了。问,上去的还有哪些人?答道:我爸爸和三个叔叔。再问,金锁关还有多远?答道:就在上面。目送着少年下山,我们站起来继续向上攀登。“就在上面”的金锁关,我们想只要一鼓作气,就可以爬到了。攀爬了好一阵工夫才知道,我们把“就在上面”的“就”想象得太轻而易举了。“就”的路程不少于一华里“就”的时间也花去了我们二十多分钟。路上还遇见了四个挑着丈许长方木板上山的挑山工。挑着沉重而长大的木料爬上崎岖险峭的山峰,让我们着实感动。遇到险仄的路段,我们恭敬地站在道旁让他们先行。在他们搁下担子歇息的时候,我们才敢超越他们往前赶。遇见有挑山工从衣袋里掏出一只矿泉水,向我们兜售,五块钱一瓶,即使我们身上背着有水,也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来,算是为他们减轻一点负荷,也算是给予他们一点菲薄的周济。虽然我们这样的工薪一族,一天的工资大抵也在三十块钱左右。但我们感觉,他们的日子比我们要艰辛得多。

    金锁关是分道西峰、东峰与中峰的三岔路口。华山人在路口斜坡上辟出丈许平地,建了一座拱门,算是设造的一个关隘。关隘前后的山道两侧,牵扯着四条长长的大铁链,离地一尺多高,铁链上挂满了金黄色的铜锁,扎满了鲜红的“祈带”“祈带”是两指来宽,印着“祈祥保福”、“合家平安”字迹的。“金锁”上则由卖锁的商贩替游客用小电锤样的刀笔刻着男女姓名和“心心相应”、“相爱到永远”、“合家幸福”之类的祝词。到了金锁关,华山的险峻便被这数链的鲜红和金黄淹没了。人们历尽千难万险,登上华山,把对一生的祈愿都铭挂在山上,不知是为了表示幸福的难得,还是相信崇山有神仙,可以给人以保佑,或者仅仅是为了表达攀登奇峰的欣喜,留个姓名千古昭彰。不管是为了什么原因,能够爬到海拔近两千米的险峭山头,挂上一把金锁,或者系上一条红布带,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就值得用一种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来作个纪念。倘若名山奇峰上真有神灵,给人们以庇佑、以扶持,人们登上奇山峻岭之后,都能心想事成,天遂人愿,岂不美哉!那么,人们不远千里,甚至迢迢万里奔波而来,那就更值了。何况奇山峻岭本身就标示着一种俊秀和壮美,在美的赏鉴之中获得神佑,普天下的名山胜水就会更加召引生灵了。

    自古名山便有名刹,华山也不例外。只不过华山的险峭雄奇实在太引人入胜,人们几乎都漠视了山头和沟谷幽涧的庙宇,一味地去追寻奇峰异景。过了金锁关,我们在北峰就已心仪西峰,便毫不犹豫地顺着路牌的指示,从右侧的便道往山深处走去。峰高山深谷幽,树木也格外地葱郁。古松苍劲,云杉挺拔,浅溪清润,野草丰茂,别是一番洞天福地。这时,山路也变得舒缓平坦了,如果不是追寻西峰的奇峭,我们真的想在这山谷间留待上半天,尽情享受山巅幽谷的清凉爽逸。

    顺着斜斜的坡路上行,走出一片树林,西峰袒露的巨胸便躺在了我们的足下。过观音洞,上莲花顶,凌空高悬的一方巨石当中裂开一条大缝,石岩上刻着斗大的楷字“沉香劈山救母”石岩下崖壁前立着一柄大斧,牢牢地拴在崖壁上,人们可以站在铁斧的身旁照相,却不能搬动它。沉香救母,挥斧斫石,火车车厢般大小的花岗岩石头,要用铁斧劈开,谈何容易!而沉香不畏艰难,把坚石劈开了,把压在石下的母亲救出来了,一则沉香有神勇之力,再则沉香的拳拳孝心光可鉴人。后世之人倘若都有沉香之神勇,都有沉香之虔孝,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西峰的绝顶上有一块青石碑,上面刻着“华山西峰绝顶——海拔1621米”——在碑前留个影吧。人的一生当中,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事业的,终其七八十年,又能登上几个“绝顶”呢?何况华山的峰巅与其他山岳比起来,它的奇险、峻峭能被你征服,这就算得上是一种成就。如果与那些半途而废的同伴比较,我们是值得自豪和快乐的,尽管我们已经攀爬得精疲力尽,两脚酸痛。

    坐在西峰绝顶俯瞰群山远峰,我们不禁浮想联翩,不禁畅想古代倘若真有剑客侠士,腾挪飞跃到华山绝顶来论剑比武,实在是难得。他们若不是神仙降世,也当是武艺超凡了。我们不禁十分地佩服梁羽生、金庸的奇思妙想,也感慨同行的那个少年,既已到达金锁关,又如何功亏一篑,畏葸不前呢?——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成功就在困难的背后,越过了这个困难便柳暗花明,锦绣前程了。

    华山的最高峰是南峰,海拔2160米。掉转头,穿过西峰前的山凹,再向南上攀数百米,就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即使再苦再累,双脚再胀再痛,我们也不放弃对华山极顶的追求。如果人生的辉煌就在眼前,它仅仅需要我们在殚精竭智的时候,再付出一丈陡坡、一身血汗的辛劳,我们又如何甘心放弃对它的拼搏和奋争呢?

    登上了华山的极顶,即使不再去攀爬中峰和东峰,我们也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和叹息了。因为我们的时间太短促,只有一天的功夫,还得在午后五点钟前赶到北峰的缆车站去,要不然就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行程安排。

    太阳西斜,伴着挑山工在山坡涧谷中的快乐歌唱,我们也一瘸一拐地下山了。

    有人说,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回到家里什么都不知道”攀登华山,我便不敢苟同。旅游其实就是一种过程,一种历练的过程,是对美的景物和景物中凝固的历史的追寻的一种过程。有了这种过程的体验,然后再欣赏那种特异的盛景,感受大自然和人文的美丽与悠久,感受人类与自然、与人类自身的斗争所留下来的印迹,我们的心灵多少会有震动的。

    起初的时候,我把“华山”读作“画山”取了“华”的第四声读音,后来看了一些资料,知道华山名称的来历源于水经注,说它“远而望之若花”古人“花”“华”同义,那么“华山”的“华”就应该是“中华”的“华”的读音了。

    华清读池

    长安是唐朝的长安,西安是中华的西安。华清池缀在西安的东北角上,偎着一座骊山,从盛唐一路传扬过来,直到长安变成了西安,唐朝变成了中华。那名气着着实实被唐玄宗那老儿造大了,更被那个自号“乐天”却写尽天下伤心愁苦之事的白居易先生造得名满古今,名满中外。

    一曲长恨歌,唱响了一支帝王与妃嫔醉生梦死的恋歌。歌声起处,后世的历代文人墨士、政客显要,忍不住就对华清池的温婉心向往之了。哪怕是无缘沐浴,站在池畔看一看,也聊慰久仪之怀。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读着这么温馨如梦、娇颜胜玉的诗句,想象那水烟袅袅、羽袂飘摇的境界,你能不起意去华清池看一看么?

    我是挡不住那一池温泉的诱惑,一脚踏进西安,就牵肠挂肚想着要看华清池。一进华清池的大门,因为验票照相的缘故,我就掉队了,一个人瞎闯乱撞地往有房屋的园深处走去。

    骊山脚下一片青灰色的砖房跟前,我遇到了一支旅游的队伍,有导游在一幢房子挨一幢房子地向游客们讲解——原来,我已经闯进了“西安事变”的情节之中了。廊檐下、窗台边累累的弹痕,依然在昭示着那个不眠之夜,木格漏花的窗扉依然在展示着蒋委员长跳窗而逃的细节。半山腰上的一个简陋的石亭,人们叫它“捉蒋亭”蒋委员长被将士们捉住了,在武力的胁迫下,终于促成了新一轮为抗日卫国而联手的“国共合作”也成就了张学良、杨虎诚两员虎将在中国历史上的赫赫功名。

    跟着这支旅游队伍左转右绕,我终于寻见了华清池的温泉。展现在眼前的,是标示着“一号泉”和“三号泉”的两孔泉眼。泉水汩汩地涌冒着,人们环泉眼上方的围栏而立,只能看见清澈见底的两池清水,不见袅袅娜娜的云烟。也许是季节已到盛夏,气温太高,温泉上飘摇的水气无法凝结成雾,那水烟也就象仙踪一样,只可意会,不可目睹了。尽管泉眼的旁边醒目地挂着温泉水的矿元素构成说明,人们似乎对墙壁上和石碑上的文字毫无兴趣,匆匆看过泉眼,便要去寻那曾经濯洗过贵妃“凝脂”的浴池。

    在温泉泉眼左近的一幢屋子里,人们终于如愿以偿。

    拾阶而上,迈进门槛,这是一座空旷得象小礼堂的房子。一条悬空一米高的回廊依四面墙壁而建,人们凭靠在回廊前的栏杆上,俯首可以看见房屋正中的地面上,有一个用青砖铺砌的方池,大约四尺宽、六尺长,三尺深,中央部位有台阶可以上下,两端有低于地面一尺来深、两尺来宽的进水渠和排水渠。池子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引泉灌注过,池畔砖面上的浮尘似乎可以用手掬捧起来。想当年,一代贵妃就在这个池子里享受着“温泉水暖”就在这样一个简陋的池子里濯洗着一身如玉如雪的“凝脂”与今天那些铺排着瓷砖,安装着空调的游泳馆比起来,实在是太寒酸了。当然,一千二百年前,在瓷砖和空调尚不知为何物的唐代,杨玉环能够独自享受着这么优雅环境中的温泉沐浴,唐玄宗能够在享受沐浴之后,享受被温泉泡洗得娇柔温婉的杨贵妃,也算得是人间天上的神仙生活。

    隔壁过去有一座更宽阔的房屋,象一座中型礼堂,当中也是那么地空旷,那么地一曲回廊环抱地面的浴池。浴池虽然也是青砖铺砌着的,却在青砖之间恍惚多了一些片石。浴池也变得复杂多了。进水渠有三尺宽,转折一下,泉水跌入一道两尺来深的渠道,渠道两侧的立墙上,每隔三五尺有个曲凹,渠道底部虽也平坦,却明显地看得出有较大的斜坡,坡面上还有造浪用的横挡,这样延伸到三四丈远,再有一个三尺多深的大池,池尾端才是排水的渠道。这样看来,这里便是玄宗皇帝和玉环贵妃嬉戏冲浪的浴池了,也亏玄宗老儿玩得出,两眼温泉,他便造出这么丰富多彩的“浴”法,算得上是唐人中的大玩家。何况沐浴之后,性尽之余,他们又唱又舞霓裳羽衣曲,这等逍遥快乐,何止让一个玄宗老儿“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呢?!

    只是“渔阳鼙鼓动地来”得太快了“九重城阙”的烟尘升腾得太浓了,把皇帝老儿的神仙日子一下惊破了!这一破又如何得了,把个“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宝贝儿,一剑消失在马嵬坡下的马蹄之前。玄宗老儿,你“掩面救不得”也罢,你对此“如何不泪垂”也罢——要江山还是要美人?——没有江山,你到哪里去要得到美人?!安禄山就是为了这个美人而造反的,你就宁可玉碎,不为瓦全一回吧,先玉碎了“玉环”这块美玉,再统帅六军去碎了安禄山那片造反的“肥瓦”吧。

    华清池就这样依傍着骊山,连接着马嵬坡出名了。而真正留在人们心目中不灭的,其实并不单单是玄宗皇帝的这一场“艳情”演出,玄宗皇帝还得感谢若干年之后,与你同朝的那个青衫县太爷——白居易,若没有香山居士那一曲缠绵悱恻的长恨歌,玄宗皇帝你就是再造十个华清池,再恋十个杨贵妃,你也不可能如此声震大唐,声震古今。

    人们听闻的皇帝爱美的故事实在太多了,因为皇帝沉湎酒色,国破朝摧的故事也数不胜数,又怎么会单单偏爱上一个华清池的香艳故事呢?还不是香山居士沉着痛快的一番长篇演义,把玄宗老儿歌咏成了忠贞不二的爱情圣君,一阕“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真是千古绝唱,拨响了天下无数爱侣的幽幽心弦。

    华清池真正让人流连忘返的,恐怕就是镶挂在回廊墙壁上,绘着诗意图画的这曲长恨歌。华清池不是一方吉祥的浴池,唐玄宗在这里享尽人间快活,差一点把大唐江山弄丢了;一千年之后,住在华清池旁边的蒋委员长,也在骊山蒙羞,后来把江山真的弄丢了——这是天意,还是巧合?

    出得浴池,前面是一个花园广场,繁花当中,矗着杨玉环刚刚出浴的半裸汉白玉石像,丰满圆润,娇柔婉媚,真正是一代天娇。只可惜应了“红颜薄命”的古谮,空让两脉温泉在身后的水泥莲花台上汩汩流淌——五角钱一人次,也许,凡是去莲台上洗浴过手足和脸面的人,他们的日子会比贵妃娘娘好吧。

    闲品兵马俑

    到了西安,不参观秦兵马俑,那是说不过去的。就凭初中历史教科书上介绍的,秦兵马俑是古中国的一大奇迹,我们也没有理由避开临潼的兵马俑馆,何况它旁边还安睡着两千年前,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始皇帝——赢政。

    始皇帝的陵墓没有打开,那是为了保护它,自然就更增添了骊山的一份神秘。秦王身边掩埋的那么许多兵马俑,也不是今人刻意要发掘出来以昭示天下的,而是一个偶然的机遇,被一伙打井抗旱的农民无意之中碰上的。既然已经井洞相逢,不如干脆让兵马俑们来个痛痛快快的亮相。

    这一亮相就不得了了!普天之下都将其叹为奇观。这个被中国考古史誉为“二十世纪最壮观的考古成果”一不小心成为了“世界第八大奇迹”!

    中国是一个喜欢创造奇迹的国度。而秦始皇则是中国创造奇迹最棒的角色之一。不说他如何跃马横枪,南征北战,一统战火纷飞的七分中国,也不说他如何号令天下,一体小篆约束古今,奠定中国文化大融合的基础,单单这兵马俑,单单那万里长城,就足以让全世界刮目相看了。而他的陵墓当中,究竟还埋藏着多少神奇的古代文明,谁也不敢贸然断言。

    ——中国古代的冶陶技术到底如何,你就去看看秦兵马俑吧。

    ——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达到了怎样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