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一章 【上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最快更新宋道最新章节!

    道兴元年八月的镇江,倒也是一派内外皆歌舞升平,市井都繁华熙攘的景象。

    自打当今太上先是去了毫州进香,又将行在迁至镇江坐堂之后,这原本倒也算不上通衢大埠的镇江,便也迎来了第二春。

    镇江之名,原本就是镇守长江之意,当今太上早年因曾挂名统领镇江军,登极之后便也将原先镇江之地所属的润州升为镇江府,镇江也由此从军名由此变更为地名。

    至于说大宋之大,为何太上偏偏选了镇江,要说他对此地别有独钟倒也不错,但镇江能够入选成为太上行在,与其所拥有的独特优势也是分割不开。

    开宝八年(967年)冬十月戊午,宋太祖赵匡胤就改原属南唐的润州镇海军节度为镇江军节度,便是看中了此地可以“镇守”长江的军事用途。而在政和三年(1113年)八月,太上继位之后,便也颁旨将润州就地升格为镇江府。

    此外,在军事上镇江易进易退,周围地利优势明显,“沃野千里,郡县千百,中都百需,悉取给焉”,并且“西距汉沔,东连海峤,为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读史方舆纪要》),政治经济地位都十分重要。

    且原先润州城池的格局也坚固大气,南唐时期所筑的城墙便高达三丈六,因此宋初南下灭南唐时,于开宝八年四月拔常州,过了五个月,才在九月夺得润州(《宋史》卷三·本纪),这也就说明镇江守城之坚固。

    这后来赵匡胤改属镇江军节度,以及太上皇赵佶升润州为镇江府时,都未削减城高,且还拨款多加修缮,也就使得如今镇江府三丈六的城墙比起东京汴梁四丈的国都规制也就差了仅仅一个层级而已。

    此外,太上皇赵佶本身在镇江也是有着较深厚的人脉基础,此地也是东南诸路中他和他的亲信们经营最久、根基最深的地区。比如说蔡攸,亲信蔡京的长子,历任开府仪同三司、镇海军节度使、少保,曾久驻镇江;任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的宋焕,是蔡攸的嫡堂妻弟,也曾驻守镇江;此前,蔡京四子蔡絛又被任命为镇江知府……不言而喻,这些条件对他在镇江复辟帝位十分有利。

    说到复辟一事,虽然这天下间至此还没出现过老子让位给儿子之后又复辟的先例,但赵佶在镇江却还真就怎么干了。

    赵佶到了镇江并通过不断挖儿子赵桓的墙角,将从朝中他瞧得顺眼的大臣不断诏出站稳跟脚之后,便也不断从镇江发出了“镇江旨”。

    所谓“镇江旨”,也就是赵佶在镇江发出的圣旨,赵佶抵达镇江后,一面下旨迁调还居东京的亲近官僚来镇江,一面却对跟随他南逃的有功人员论功行赏,大势“增秩赐金”,以致“行宫如市,有再任者,有进三官者,有召赴都堂审察者。恩赏僭滥,非散官之比也。”

    使得镇江是“墨制纷然,专易守令,迁官赐报,略无虚日”,官员“惑于诰命并行,而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