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 汉塞胡天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难道要上帝他老人家直接把成品粮食送到仓库里,再撅起屁股让大明朝皇帝愉快地踢上一脚?

    让孙一更气不过的是:农业如此,工业也如此!

    全球的所有知识分子,一致公推珍妮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开端。十部穿越小说九部拿珍妮机开局。

    1764年制成的珍妮机是最早的多锭手工纺纱机,可装有八个锭子,适用于棉、毛、麻纤维纺纱。

    而大明朝的纺织技术,远远领先珍妮机!

    古今纺织工艺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地中海地区以前用于纺织的纤维,仅是羊毛和亚麻,印度半岛地区以前则用棉花。古代中国除了使用这三种纤维外,还大量利用长纤维――蚕丝。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各种纺织工具。

    手摇纺车的图像资料在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多次发现;

    脚踏纺车最早的图像资料是江苏省泗洪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石;

    公元四世纪东晋画家顾恺之一幅画上出现脚踏三锭纺车;

    宋末元初黄道婆(约1245-?)把脚踏麻纺车改成了脚踏三锭棉纺车;

    元代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王祯著《农书》里出现了脚踏三锭棉纺车,脚踏三锭麻纺车、脚踏五锭麻纺车。

    王祯的《农书》还记录了“中原麻苎之乡”皆使用的一种大纺车,同时可以纺三十二个锭子!是四百年后出现的珍妮机的四倍!

    更牛的是,比大纺车更进一步的是“水转大纺车”,完全由水力驱动!

    王祯不是工程师,所以对大纺车结构的记录不甚了了可以理解。

    薛景石,元初山西万泉县(今山西万荣县)人。出身木工世家,著有《梓人遗制》,详细介绍各种木器形状、结构特点、制造方法。绘有零件图和总体装配图,每图都注明机件名称、尺寸和安装位置、制作方法和工时估算。

    可惜《梓人遗制》原本失散,到2016的年代仅保存了其中的两部分:其一,车,其二,织机。

    其中织机部分中对立机子(即立织机)、华机子(即提花机)、布卧机子(即织麻、丝织机)和罗机子(即罗织机)的形制、规格都有叙述和讲解。

    孙一估计,崇祯五年,大纺车的制作工艺一定还没有失传!甚至在某个地方,还有无数台大纺机在运转!

    从农业,到工业,大明朝万万没有灭亡的道理。

    可是,偏偏它就是灭亡了!

    孙一只能扼腕叹息,大明朝气数已尽,是它自己要花样作死,谁也拦不住。

    留给孙一唯一合逻辑的方案,就是任大明朝去死!“反清不扶明”!

    如果“不扶明”,大明朝的“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气数已尽”一下子全转化为孙一的优势。

    孙一发觉以前自己搞混了了几个概念:民族、文化、国家和政权,自己把这四者混成一个词:“大明朝”。

    孙一其实想挽救的是前二者,与属于老朱家的国家和政权没有一文钱关系!

    如果抛弃老朱家,有什么地方比这三不管的塞外狼山更合适?有什么人比这些活不下去的流民更合适?

    孙一血往上涌,对着脚下的明朝人说道:“我答应你们!”

    有诗赞曰: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唐)王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